乐球网

谢晖:很多球员在国内拿顶薪就不愿留洋,应珍惜现在球市环境

发布时间:2025.08.15

8月15日,在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专访里,前国脚谢晖结合自身经历,谈到了对于球员留洋的一些看法。

1998年没能去留洋,你还去俱乐部和领导拍桌子了

因为那时候感觉机会来了,范志毅出去了,杨晨也出去了。梦想仿佛就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感觉已经快要够到了,这种情况下却去不了,当然会非常激动。

那会你们其实出去踢球的收入,比国内还是要多的?

确实会多一些,但不是很多。不过我们那时候去的是二级联赛,在欧洲的收入确实比国内高,这点是肯定的。

国内有很多是赢球的奖金部分,但是国外收入很多时候就是年薪,你觉得哪个方式更合理?

这个很难说。在国内,如果完全按照欧洲的收入模式来,我感觉也不完全适合。

另一方面,可能我们球员容易满足现状。而欧洲球员,他们的动力是:只有打好了,才能得到下一份大合同。如果状态不好,就很容易被淘汰,到下个级别去收入会大幅减少。所以,即使比赛没有赢球奖金,他们也会非常卖力,因为每一分钟都有价值。如果他们能在这里踢好,下一个合同就可能是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收入。

也许我们的一些球员在国内踢球确实容易失去动力,比如已经是国家队队员了,就不想再出去了。比如已经二十七八岁的球员,我也见过很多这样的,他们觉得不出去也可以,反正在这里一直是俱乐部顶薪。俱乐部现在给了我顶薪,我在这个队谁也替代不了,后面的球员也水平一般,所以这种舒适的环境对球员来说,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,没有竞争,钱也不少。

话又说回来,从水平上来说,现在中超大多数球员留洋的机会确实不大。但是从下一阶段,也就是2007年-2008年以后出生的球员来看,出现留洋球员的希望会大很多。

谈现在和金元足球的对比

经历了疯狂之后,现在重新回到现实,也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水平并没有提高,甚至还在下降。

说到底,足球还是人才的竞争。当年我们的体校系统,包括大连东北路小学这样的有足球底蕴的学校,我上次回徐汇少体校,我们当年的教练吴德华以前是上海队的,所以我们当时这个系统,有很多专业的教练员都扎根在基层,我们其实就是受益者。如果没有这些系统,我们是出不来的。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教练和这样的体系,可能我当年就去读书了或者去做别的了。正是因为有这些,中国足球才有了后来的2002年去世界杯这个最高峰,这些都跟它有关系。但是后面,确实走了很多弯路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我对中国足球还是充满信心的。比如2007-2008年龄段的这批球员水平就相对好一些。另外,球迷还是愿意看球的。今年中超的球市在很多地方都特别好,大连很多场都是6万多人,上海德比也是6万多人。足球还是第一大运动,对于球迷对中国足球的不离不弃,我们从业人员还是要珍惜。

我在德国踢球的时候,亚琛俱乐部所在的区域下面有很多小的俱乐部来支撑亚琛,再往上就支撑像勒沃库森这样的大俱乐部。如果俱乐部渗透不到6岁至8岁的草根足球,那么就只能依靠我们的学校。欧洲足球是以小俱乐部为主要单位,但是在日本是以学校为最小的单位,同时有高水平的有竞争力的联赛,日本高中联赛最后一场是要去国立竞技场打的。中国足球现在也要依靠我们的学校体系,校园足球这块,一定要把它真正重视起来。

现在国字号还是会比别的球队有更长的集训

现在已经好多了,以前我们是一集训就是三个月,现在是三周,已经在进步了。现在要想马上跟欧洲接轨,三天前就聚起来,也没那么容易。慢慢来吧,一点一点来接轨。

相关资讯

热点资讯

热门比赛

今日共5场

比赛回放

热门标签

乐球网